![]() |
發布時間: 2021-10-23 20:58
正文摘要:閑來無事逛某一個寶,赫然發現同尺寸的TFT小屏竟然比單色點陣屏還便宜,頓時萌發了嘗試一下的念頭,以前需要用到彩屏的時候通常都是選用現成的串口屏,使用串口收發下數據就搞定用戶界面 ... |
51刷屏,不用匯編做基本難做到流暢,我曾經在C8051F340上跑100M主頻刷攝像頭+屏,容易出現畫面出錯,穩定性還是不行,但是幀率還可以,要我用匯編寫一遍,那是萬萬干不來了 |
原來是大師級別的 |
樓主好,能不能分享一下你這個原理圖哈,我想學習一下。感激不盡! |
老江湖不錯,值得學習。![]() ![]() ![]() ![]() ![]() ![]() |
求資料開源 |
我用STC16位驅動LCD,感覺比SPI快不了多少,感覺瓶頸還是在W25Q讀取速度,,,樓主能分享下思路不? |
資料開源嗎? |
正想搞個便宜的視頻采集方案,感謝樓主分享 |
工程有點大,一般愛好者難于實施 |
還以為是我也能學的事,,往后一看,,這調試我都搞不定 |
我用51也是匯編編程,四十年了,輕車熟路。 |
找到組織了,我想利用緩存來全屏顯示,可以指教一下不 |
看到此帖我只能膜拜,真的是牛啊! |
TFT驅動都用匯編,牛啊!為你點贊!![]() |
總結篇 這次的兩版技術驗證性制作充分證明了現在高性能的51內核可以有效驅動小型TFT和直接驅動低分辨率攝像頭,如果用STC的新款產品性能應該會更好一些,因為中穎這款MCU雖然主頻高的變態但受制于中穎內核比較老,多周期指令還是很多的,所以最終執行效率反而不如其它新廠主頻四十M以上的產品。其實我本來是打算用STC做的,但STC的端口規劃太凌亂了而且仿真方面是弱項所以還是選了中穎的MCU,畢竟用了十幾年輕車熟路。 雖然最終性能指標相當突出但也還是為了驅動而驅動(主要是指攝像頭方面),51內核的主流配置對于圖象數據量來說太可憐了,只能做個數據的搬運工,基本不用想做什么處理了,從內核運算來看還是能夠擠出點時間做簡單處理的無奈RAM太小,即使做完二值化后再存儲也要十幾K容量了,對于51內核的MCU基本找不到符合要求的。 對于中低分辨率TFT屏幕現在的高性能51是可以輕松驅動的,這完全可以進一步應用在產品中。 所有程序都是匯編語言寫的,這里就不公開了,有興趣探討的朋友可以就技術細節展開討論。 |
為什么看不見自己的帖子?暈了 |
重點到了!其實搞過TFT的(用開發板移植一下例程在我看來不能算搞過)都知道,刷圖象速度的瓶頸是在取數據而不在刷總線,即使你用STM32,用上了DMA、FSMC限制你速度的依然是SPI總線上的存儲器,前面提到了我用20個指令周期取到一字節數據并把它放到總線上,這樣16位總線就需要40周期,再加上8080口的控制和循環指令,整屏刷下來平均51-52周期/像素,換算成刷新率大約21FPS,這個速度基本可以滿足一般的工業產品顯示需要了。當然最終產品還會有些中斷程序的干擾,但做到18FPS以上應該沒有任何難度。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MDkwNzE3Mg==.html?spm=a2hbt.13141534.1_2.d_4&scm=20140719.manual.114462.video_XNTgxMDkwNzE3Mg== 附上刷圖片的視頻,雖然有20FPS左右但畫面切換時撕裂感還是明顯的,一是屏硬件沒有接出TE腳不能同步,二是幀率還是低了些,理論上如果有ILI9341幀率的一半配合同步刷頻就可以完全無感地切換了。 下面是動態圖象的效果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MzQ5MDE2OA==.html?spm=a2hbt.13141534.1_2.d_3&scm=20140719.manual.114461.video_XNTgxMzQ5MDE2OA== 因為存儲容量有限,所以只有十二幅畫面,不過基本還算是播放流暢了。為了能進一步提高幀率,此時腦子里已經在構思第二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