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2 紅外對射傳感器實驗-V20160908 1.實驗目的 學習紅外對射傳感器工作原理; 2.實驗設(shè)備 硬件:紅外對射傳感器節(jié)點,串口線; 軟件:Keil u Vision4編譯軟件,STC下載軟件STC_ISP; 芯片手冊:配套光盤\附件\芯片手冊\紅外對射傳感器; 電路原理圖路徑:配套光盤\附件\電路原理圖; 源碼路徑:配套光盤\源代碼\傳感器原理與應用\實驗2 紅外對射傳感器實驗-V20161122; hex文件路徑:配套光盤\源代碼\傳感器原理與應用\實驗2 紅外對射傳感器實驗-V20161122\out; 3.實驗原理 3.1 紅外對射傳感器介紹 紅外對射傳感器使用的是槽型紅外光電開關(guān)。紅外光電傳感器是捕捉紅外線這種不可見光,采用專用的紅外發(fā)射管和接收管,轉(zhuǎn)換為可以觀測的電信號。紅外光電傳感器有效地防止周圍可見光的干擾,進行無接觸探測,不損傷被測物體。紅外光電傳感器在一般情況下,有三部分構(gòu)成,它們分為:發(fā)送器、接收器和檢測電路。 紅外對射傳感器的外型如圖3.1所示。槽型紅外光電開關(guān)把一個紅外光發(fā)射器和一個紅外光接收器面對面地裝在一個槽的兩側(cè)。發(fā)光器能發(fā)出紅外光,在無阻情況下光接收器能收到光。但當被檢測物體從槽中通過時,光被遮擋,光電開關(guān)便動作,輸出一個開關(guān)控制信號,切斷或接通負載電流,從而完成一次控制動作。槽形開關(guān)的檢測距離因為受整體結(jié)構(gòu)的限制一般只有幾厘米。 圖3.1 紅外對射傳感器
3.2 光敏傳感器的電路圖 紅外對射傳感器電路如圖3.2,U1的1,2腳為紅外發(fā)射端,3,4腳為接收端,當凹槽中有物體擋住紅外線時,3,4腳之間截止,1IN+為高電平,D4輸出高電平;當凹槽中沒有物體擋住紅外線時,3,4腳之間導通,1IN+為低電平,D4輸出低電平。 圖3.2 紅外對射傳感器電路 4.實驗步驟 4.1 編寫實驗源代碼文件 4.1.1 取紅外對射傳感器節(jié)點,打開Keil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打開配套光盤\源代碼\傳感器原理與應用\實驗2 紅外對射傳感器實驗-V20161122的工程文件。 4.1.2點擊左上角的Rebuild按鍵  ,編譯整個工程,將生成hongwaiduishe.hex可執(zhí)行文件,該可執(zhí)行文件自動保存在 配套光盤\源代碼\傳感器原理與應用\實驗2 紅外對射傳感器實驗-V20161122\out目錄下。(注意:請根據(jù)該目錄下 hongwaiduishe.hex 文件的生成時間,判斷該文件是否是自己剛剛編譯完成的。) 4.1.3 使用串口線將電腦與紅外對射傳感器節(jié)點的串口相連,將紅外對射傳感器節(jié)點上的S1開關(guān)撥打到左邊,讓STC單片機和DB9相連。 4.1.4 根據(jù) 配套光盤\第三方應用軟件\STC_ISP的STC-ISP軟件使用說明書-甄鵬-V20160423,使用STC-ISP軟件將4.1.2步中生成的可執(zhí)行hongwaiduishe.hex文件通過STC_ISP串口下載軟件下載進STC單片機中。 4.2 實驗源代碼解析
4.3 實驗運行效果 節(jié)點S1開關(guān)撥打到左邊讓STC單片機和DB9連接,打開串口調(diào)試助手,進入如圖4.1所示界面,在串口參數(shù)設(shè)置選擇正確的端口號以及9600-8-N-1串口配置,選擇16進制發(fā)送,16進制接收,把紅外對射傳感器狀態(tài)讀取指令02 03 00 2C 00 01 45 f0復制到發(fā)送區(qū),打開串口,點擊發(fā)送: 02 03 00 2C 00 01 45 f0 凹槽沒有物體時返回:02 03 02 00 00 FC 44 凹槽有物體時返回:02 03 02 00 01 3D 84 圖4.1 紅外對射傳感器的返回值
完整的Word格式文檔51黑下載地址:
實驗2 紅外對射傳感器實驗-V20161122.doc
(285.5 KB, 下載次數(shù): 80)
2018-10-31 22:26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黑幣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