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了LLC變換器的設計過程,公式正確,值得收藏。
0.png (135.42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2018-12-3 04:03 上傳
0.png (247.12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2018-12-3 04:03 上傳
傳統的移相全橋 PWM ZVS DC/DC 變換器存在一些缺點,LLC 串聯諧振全橋 DC/DC變換器能夠很好地克服這些缺點。該變換器具有PWM類變換器都不具備的效率特性,特別適合輸入電壓較高的場合(如DC/DC變換器輸入前端為三相PFC電路的情況)和有掉電維持時間限制的高性能開關電源。 但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實際上是一種多諧振變換器MRC,存在兩個不同的諧振過程,工作情況較為復雜。同時變換器電壓增益與開關頻率,負載之間的關系不能直觀得到,各個諧振參數相互關聯,這些都給該變換器的分析設計帶來了較大困難。另外,由于諧振電壓,電流含比較大的諧波成分,因此變換器的小信號建模方法既不同于傳統PWM變換器的狀態空間平均法,也不同于普通串聯諧振變換器SRC或并聯諧振變換器PRC只考慮基波成分的建模方法,有必要對該變換器的小信號建模做詳細研究,為控制系統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以下是全文研究工作的總結:
一.從分析比較傳統移相全橋 PWM ZVS DC/DC 變換器和 LLC 串聯諧振全橋 DC/DC變換器特點的角度,詳細研究了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基頻分量近似法建立了變換器的數學模型,確定了主開關管實現ZVS的條件,推導了邊界負載條件和邊界頻率,確定了變換器的穩態工作區域,推導了輸入,輸出電壓和開關頻率以及負載的關系。仿真結果證明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二.利用擴展描述函數的方法對 LLC 串聯諧振全橋 DC/DC 變換器進行了小信號建模,在小信號模型的基礎上對變換器的穩定性進行了理論分析,根據變換器動態性能的要求設計了控制器,仿真結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三.討論了一臺500w實驗樣機的主電路和控制電路設計問題,給出了設計步驟,可以給實際裝置的設計提供參考。設計過程中采用了集成磁設計方法。 實驗結果表明,LLC 串聯諧振全橋 DC/DC 變換器與傳統移相全橋 PWM ZVS DC/DC變換器相比,主要優點有三點:主開關管可以在寬負載范圍內實現ZVS;副邊整流二極管實現ZCS, 沒有反向恢復問題; 工作在區域2的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當輸入電壓較高時,效率較高。因此該變換器具有較大應用價值。本電路的缺點主要是, 諧振過程較復雜, 變換器的工作狀態與負載緊密相關, 增加了設計和控制的難度。
5.1.2 副邊整流二極管 ZCS情況
圖 5.4 和 5.5 分別顯示了變換器工作于區域 1 和區域 2 時,副邊整流二極管的電流和反向電壓波形。圖 5.4 中,fs為 250kHz;圖 5.5 中,fs為 87kHz。對比圖 5.4和圖5.5可以發現:當變換器工作于區域1時,副邊整流二極管存在共同導通換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二極管反向電壓出現較大的振蕩,二極管的電壓應力遠大于2倍的輸出電壓(2×50=100V),峰值可達200多伏,這種現象是由于二極管存在反向恢復問題所致。當變換器工作于區域2時,副邊整流二極管自然換流,不存在共同導通的過程,因此二極管反向電壓基本沒有振蕩,二極管的電壓應力大約為2倍的輸出電壓。
5.2 實驗結論
通過以上實驗波形和實驗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與移相全橋 PWM ZVS DC/DC 變換器相比,LLC 串聯諧振全橋 DC/DC 變換器實現ZVS的負載范圍更寬,通過合理設計諧振元件參數,可以使變換器在空載條件下,也實現ZVS。
2).工作在區域2的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副邊整流二極管能夠實現自然換流,沒有因反向恢復問題引起的二次寄生振蕩。因此整流電路損耗大大減小,整流二極管的電壓應力也可設計為輸出電壓的兩倍。
3).工作在區域2的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當輸入電壓較高時,效率較高。當輸入電壓繼續升高,變換器進入區域1工作,效率有所下降。這樣的效率特性是包括移相全橋PWM ZVS DC/DC變換器在內的PWM類變換器所不具備的。
完整的pdf格式文檔51黑下載地址:
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的研究 宮力.pdf
(2.95 MB, 下載次數: 118)
2018-12-2 08:40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黑幣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