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單片機的開發應用已形成了一支龐大的技術開發隊伍,為我國單片機應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芯片技術、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單片機應用技術一日千里的變化。我國單片機應用從起步到現在走的是一條自發地追隨進口市場,沿國外Intel公司主干芯片更新變化的路徑。
國內微電子行業介入80C51使其國產化。采用國內設計,國外加工方式,可迅速生產出具有與國外相同性能與價格的產品.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對計算的要求進一步有所提升,計算機微型化是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當前的技術能夠對微型化計算機技術進行支撐。單片微型計算機將電子工程技術作為依托,將集成電路匯總到一小塊硅片之中,從而實現計算機微型化。電子工程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不斷地發展,實現了體積更小、集成度更高并且功能更強大等優點。我國結合了高等院校以及相關部門對該技術進一步進行研究,從而實現對該技術的積極推動。上世紀末到零幾年,單片機相關的系統技術為:1、全盤CMOS化。CMOS電路具有眾多的優點,如極寬的工作電壓范圍、極佳的本質低功耗及功耗管理特性,已成為目前單片機及其外圍器件流行的半導體工藝。2、單片機在片ROM應用。目前單片機已廣泛使用在片程序存儲器技術、最廣泛的應用狀態是OT PR OM、FlashROM、MaskROM。3.以串行方式為主的外圍擴展。目前單片機外圍器件普遍提供了串行擴展方式。串行擴展具有方便、靈活、電路系統簡單、占有I/O資源少等特點,是一種流行的擴展方式。4、8位機的主流地位。這是由面向對象、大多數嵌入應用對象有限響應時間要求所決定的。從8位機誕生至今,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單片機應用領域中8位機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
第一代的8位單片機以MCS-48為典型代表,將CPU及其外圍計算機功能單元,1/0口,定時/計數器、程序存貯器、數據存貯器、中斷系統集成在單元芯片中。第二代8位單片機以MCS-51為代表,在SPS管理下的模塊化結構.標準的外部并行總線結構和為構成多機與網絡系統的UART串行接口為其重要的技術特征。第三代的80C51單片機以其優異性能,以及與MCS-51良好的兼容性,使它成為并將繼續成為我國8位機的主流芯片。 我國單片機應用開發技術的特色之一是開發裝置立足國內,依靠自己開發的各種開發裝置推動單片機技術的發展。單片機由于優異的性能價格比,被廣泛應用于定時控制,智能儀器儀表,醫療器城等各個領域,并正在向更廣泛的領城邁進。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單片機技術也有新的發展方向。如嵌入式單片機和嵌入式 Internet 技術。 Machz單芯片pc是嵌入式單片機的進一步發展和延伸,是微電子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嵌入式單片機和嵌入式 Internet 即為單片機新的發展方向,將家庭中常見的家電嵌入到 Internet 上,就可以實現家庭環境的信息交互、自動控制、遠程升級與維護等等,這將會大大地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的綜合化發展。
單片機的開發技術方向:1、提升單片機的運行速度。降低單片機的噪音,提高其抗干擾能力,降低始終頻率但保證運算 速度是單片機發展所追求的極致。因此,對于單片機來說,改善內部時序可以在提高時鐘頻率的前提下極大提高運算速度。2、提升單片機的可靠性。可靠性是單片機發展和應用中最為顯著的優勢。因此,在單片機的開發過程中,可靠性是開發人員應首要考慮的因素。提升其可靠性可以擴大單片機的應用領域與應用范圍,從而使單片機更加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
16位單片機: 1982年, Mostek推出了第一款16位單片機68200,隨后英特爾于1983年推出了8096單片機。與8位微控制器相比,16位微控制器具有更高的速度,并且包含更多內容以簡化指令。但是,性價比不高,因此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32位單片機: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許多廠商已經開始開發出性能更高的32位單片機。與其他單片機相比,32位單片機可以滿足更復雜的指令,具有更高的處理速度和更好的功能。嚴格來說,ARM不是單片機,而是一種32位處理器內核。
到了今天,單片機技術從上世紀80年的四位、八位逐步發展到現在的300M高速單片機。目前,單片機正朝著高性價比,多功能,速度更快,集成度更 高等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