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安靜了下來。
進入大四以來,宿舍就變得異常吵鬧,或者說是整個畢業生年級。
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焦躁,卻沒意識到其實自己也同他們一樣。
浮躁地投遞了幾份簡歷,匆忙地瀏覽了幾本書籍,疲倦地參加了兩次筆試,
然后我停止了這一切。
我終于發現這不是我想做的。
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What for?
不需要回答,就足以讓自己對之前的忙碌嗤之以鼻。何況是本就沒有答案。
不管編寫軟件是不是出于興趣,程序員和農民工職業一樣,幾乎已被貶低到所有職業的底層,
這似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雖然我一直沒有弄清楚為什么。
記得有個本地男生,像是找到令自己狂熱的興趣點一樣,
盡情表達著對程序員職業的蔑視與不屑,開心地譏諷著。
我抿抿嘴角,不知道帶著微笑還是嘲笑,安靜地消失在他開心的笑聲中。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不同的人。
大學是獵奇的場地,而我只是做個安靜的觀眾。
做觀眾是被強迫的,安靜是我的選擇。
不爭辯,不是忍耐,而是不在意。
上學期除了兩個多月學車歷程之外,最令我滿意的是與輪滑社一起刷街的那些日子。
和著經典DJ,
每一個八字,每一個轉身都代表著我對生活的熱情;
每一段花樣都是我對美感的極致追求。
輪滑是我表達對生命的狂熱與激情的一種方式,也是我釋放真實內心那份瘋狂的一種方式。
脫掉輪滑鞋,我是極度安靜的。
大概每個人都在問自己將來要做什么,而再無暇關心周圍的人,一心想著成功之后再回來和
摯友一起慶祝,可是都沒想到這一行卻不是三兩天、四五月,而是一輩子。
生在快節奏的時代,終日的忙碌讓我們無暇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幾乎與機器再無分別。
快節奏之下,連文學作品也變成快餐式的,心靈雞湯也并非傳達著某種真理,
之所以許多人喜歡,
不過是因為他們可以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回答并以此作為安慰罷了。
快節奏也帶來了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現象。讓終日忙碌的人突然閑下來會讓他們想不到該做些什么比較好,
這時空間或微博之類的互聯網產品便成了打發時間很好的工具。
發表狀態有時只是為了附上自己的位置,
其實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些什么。
最近看到一句話,很喜歡:
過度自信的人失敗次數會比一般人多,但是,只要他們沒有死。
[color=#e36c09,strength=3)"]關于嵌入式
記得小時候,在電影中看到一個快速輸出信息的程序,屏幕飛快地翻滾著看不懂的字符,
當它執行完的時候,數萬臺電腦全部癱瘓,當時的我可以用驚呆二字來形容。
這種命令行情結一直持續到現在。剛開始我自學DOS,然后是linux shell。
無論社會如何變化,無論人們對代碼的看法如何變化,在我心里,命令行始終象征著科技感。
如果只編寫軟件而對數字控制和硬件一無所知,就好比在建造空中樓閣,現在的我對這一點深有感觸。
具體原因就說來話長了,也沒有必要。
所以我開始動手尋找一些單片機的知識,包括請教田春東。
但我跟曹梁成和田春東的想法不太一樣,我學習單片機僅僅是為了擴展知識面,但仍然是為編寫軟件服務的。
我的選擇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各司其職,各精其職,通力合作才能構成一道精工生產線。
如果在大四舍棄已經學了三年的軟件(如果算上高中,應該是五年了),而轉向嵌入式從零開始,
最終可能導致這兩個層面都不再具有優勢,
除非是愿意花費另外的三年轉換方向。
在了解了一些數字控制的基本概念之后,不再感覺編寫的軟件是空中樓閣了。
這已經達到了我的目的。所以很顯然我不會從軟件工程轉入嵌入式。
其實這與我們合作不但不矛盾,反而是一種互補策略。
嵌入式牽涉到眾多不同種類的硬件設備,沒有人比嵌入式工程師更擅長處理這些問題;
而一旦在嵌入式設備上搭建了C++環境或者Java虛擬機,余下的就是軟件工程師的天地了;
此外,工程化開發的思想在嵌入式項目開發中同樣是有效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它同樣非常符合軟件項目的定義。
反之,如果我們全部去學習同一個方向,我們的團隊勢必過于單一,甚至趨向于競爭性質。
[color=#e36c09,strength=3)"]關于讀研和工作
我很清楚地記得大一時我翻看著本科生教學計劃,說四年后一定會讀研,
因為我感覺本科學的知識太少,現在的我更加這樣認為。
但我要進一步學習的東西并不是讀研能教給我的,工作只是換種學習方式,
至于“不想學、學不下去”之類的回答不過是我的敷衍而已。
很喜歡Ted前輩的簽名:自由是一種可能性,一種能力,使您能夠去做您想做的事情。
自由的確是一種能力,生存的能力和生活的智慧都不可缺少。
可這和這個話題有什么關系呢?
讀研是在優先培養自己生存的能力,工作在優先培養自己生活的智慧。
二者同等重要,又怎么可能還會說工作是“放棄學業”呢。
對于讀研與工作,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殊途同歸。
那天曹梁成專門給我打電話說,已經準備好迎戰考研的他,在想了很久之后,決定工作。
別提我有多么贊同這個決定了!
我們聊了很久,和以前一樣,非常開心,是互相理解的那種“開”心。
我想,我們都在逐步揭開生活的面紗,
我很少解釋為什么我一定不會讀研,
畢竟,這是一群人的信念所在,這群人堅信碩士3年將帶給他們巨大的不同。
還是以前的習慣,我總是喜歡想到哪寫到哪,
或許思維跨度有些大,給人一種邏輯不通的感覺。
每一次的書寫都是我安靜的思考,每一次思考之后都會變成不同的自己。
我不能確定每一次改變都令我更好,但每一次都讓我更加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