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的充電器都有快充協議,主流的有USB PD、QC、AFC、FCP、SCP、VOOC、SuperVOOC、PE、FlashCharge等等。我想問的是何必那么麻煩呢?直接給高壓大電流不就可以了?何況現在所謂的快充也緊緊表示的是輸入電壓提高了,比如9V,12V,20V等等,給到電池端的電壓并沒有提高。
這就奇了怪了,這是如何實現快充的呢?能單純的理解成充電電流(也就是流入電池端的電流增大了嗎?)
這些所謂的協議到底有何作用?一直沒明白,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鸚鵡學舌的跟著大家說快充,快充,沒有真正去理解實現快充的底層邏輯。也沒有理解這些快充協議的用處是什么?
充電芯片會和電池端的協議芯片握手,協議芯片檢測電池的狀態,實時告訴充電芯片要提供多少電流?電壓應該是變不了的吧?單節4.2V,雙節8.4V,三節12.6V這樣?
應該如何理解?請賜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