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 石 油 大 學 課 程 設 計
|
| 課 程 電子線路綜合課程設計 題 目 電梯控制電路 院 系 電子科學學院 專業班級 電信14-1班 學生姓名 張 欣 學生學號 140901140107 指導教師 呂秀麗
| |
2016年7月14日 東北石油大學課程設計任務書
課程 電子線路綜合課程設計 題目 電梯控制電路 專業 電信 姓名張欣學號 140901140107 主要內容、基本要求、主要參考資料等 主要內容: 設計一個簡易4層電梯控制電路。 基本要求: 1. 觀察電梯的工作過程,描述出所設計電梯控制電路的邏輯功能; 2. 電梯升降一層所需時間可自行設計; 3. 能記憶電梯內、外的所有請求信號,并按照電梯運行規則按順序響應,每個信號保留至執行后消失; 4. 采用Multisim軟件進行仿真,驗證和完善設計方案; 5. 按要求完成課程設計報告,交激光打印報告和電子文檔。 主要參考資料: [1]閻石.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陳明義.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實用教程(第3版) [M].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 [3]高吉祥. 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與課程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完成期限 2016年7月14日 指導教師 專業負責人 2016 年 7 月 5 日 一、 任務技術指標 1、電梯升降一層所需時間為5秒。 2、當有外呼信號到來時,電梯響應該呼梯信號,到達該樓層時,電梯停止運行,電梯門打開,延時3s后自動關門。 3、當有內呼信號到來時,電梯響應該呼梯信號,到達該樓層時,電梯停止運行,電梯門打開,延時3s后自動關門。 4、電梯未平層或運行時,開門按鈕和關門按鈕均不起作用。 二、總體設計思想 1.基本原理 ⑴系統的信號燈控制部分是由開關和JK觸發器構成,開關先接高電平,按下開關時,給了一個低電平觸發信號輸入給JK觸發器使其鎖存低電平信號,從而使信號燈一直亮直到信號結束。 ⑵系統的核心部分是由編碼器74LS148,數據比較器74LS85,同步十進制可逆計數器74 LS192,譯碼器74LS48和一定的門電路組成。按下開關時,產生的低電平信號由JK觸發器傳給74LS148編碼器,產生后的編碼輸入74LS85數據比較器,通過與74LS192輸出的數比較,產生的信號再連接時鐘信號通過一定的門電路輸入74LS192計數器,控制計數器的加減,從而實現電梯的上升與下降。 ⑶系統的時鐘信號是由555定時器接成的多諧振蕩器。時鐘信號通過一定與門和與非門輸入計數器74LS192,控制其加減計數。 2.系統框圖
|
|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
|
| |
|
圖1 系統框圖
三、具體設計 1.總體設計電路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圖2 四層電梯總電路圖 2.模塊設計 (1)輸入模塊: 器件組成:74LS74(雙D觸發器), 功能說明:此D觸發器為上升沿觸發器,通過脈沖發生器產生一定時間的脈沖作為CP端輸入。將每個D觸發器的D端與Q’端相連構成T’觸發器。 將四個T’觸發器的清零端相連可實現復位,接控制電路的比較器輸出。四個S端連觸發信號。 電路圖如圖3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 圖3 輸入,鎖存圖 (2)比較模塊: 時鐘信號產生電路主要由555定時器組成震蕩器,產生穩定的脈沖信號,送到狀態產生電路,狀態產生電路根據需要產生一定的“0” 、“1 ”信號,如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gif 圖4時鐘信號電路圖 所以時間周期就是 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gifC,通過調節電位器R4可以改變電梯運行時間 (3)計數模塊: D觸發器鎖存低電平信號時,把低電平通過Q端輸入編碼器(74LS148),從而編碼器開始編碼,編碼后的數據輸入數據比較器(74LS85),同步加減計數器(74LS192)的輸出端的數據同時也輸入數據比較器,通過比較后,數據比較器的輸出端,連接時鐘信號通過與非門電路,從而控制了計數器的加減,實現了電梯的上升與下降。如5圖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gif 圖6加減計數電路圖 (4)顯示模塊: 譯碼顯示電路采用74ls48譯碼和七段共陰數碼管組成,電路如下所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gif 圖7 譯碼顯示電路圖
3.仿真及仿真結果分析 (一)仿真 (1)按照系統總的電路圖,合理規劃電路總布局,盡量使電路簡單、明了。 (2)首先將模塊進行連接,連接好一個模塊,進行檢測,包括芯片,電路板,及導線是否正確且接穩,以防整體檢測時不必要的麻煩。 (3)整體連接完畢,進行調試,看是否和仿真結果相同。如有出入,仔細檢測電路,查出問題所在。這樣不斷調試,直到達到預期結果。 (4)改進布線,力求精簡。 (5)調試步驟: a.打開電源開關,接通電源,觀察信號燈和數碼顯示管的變化。 b.如有問題,首先檢查是否有電線松動,然后再調試其它部分。 c.檢查信號燈和數碼顯示管是否有損壞。 d.如果以上都有問題,此時應該分成一個一個單元電路進行調試,包括芯片,電路板,及導線是否接正確且接穩等。 (二)仿真結果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 圖8仿真結果 (1)電梯上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gif 圖9 電梯上行電路圖 電梯處于底層,點擊高層按鈕時,電梯會上升到相應樓層。 (2)電梯下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gif 圖10電梯下行電路圖 電梯處于底層,點擊高層按鈕時,電梯會上升到相應樓層。 (3)結果分析 總體來說,這個電路簡潔明了,功能模塊清楚。唯一不妥的是開關模塊這部分操作比較復雜,應該與實際電梯上的開關模塊靠近,可使電路更簡潔,操作更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錯。此外,各方面的一些問題有待探討和改進。
四、結論 數電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 這次數電課程設計,雖然短暫但是讓我得到多方面的提高:1、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使我們在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加深對組合邏輯電路與時序邏輯電路的認識,進一步增進了對一些常見邏輯器件的了解。另外,我們還更加充分的認識到,數字電路這門課程在科學發展中的至關重要性。2,查閱參考書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養非常重要,我們在設計電路時,遇到很多不理解的東西,有的我們通過查閱參考書弄明白,有的通過網絡查到,但由于時間和資料有限我們更多的還是獨立思考。3,相互討論共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經常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電路設計中的分頻器的設計,開始并不理解分頻器的原理,但是和其他的專業同學討論后,理解了分頻器的基本原理后,很快的設計了電路原理圖。
五、附錄(元器件清單) 數量 | | | | | | | | R12, R11, R10, R9, R8, R7, R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9, J8, J7, J6, J1, J5, J4, J3, J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文獻 [1] 閻石.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陳明義.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實用教程(第3版) [M].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 [3] 高吉祥. 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與課程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4]馬建國.電子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謝自美. 電子線路設計、實驗、測試(第3版)[M]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6]梁宗善.新型集成電路的應用[M]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東北石油大學課程設計成績評價表
課程名稱 | | | | | | | | | | | | | | | | | | | 按期圓滿的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難易程度和工作量符合教學要求,工作努力,遵守紀律,出勤率高,工作作風嚴謹,善于與他人合作。 | |
| | | 課程設計選題合理,計算過程簡練準確,分析問題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文理通順,撰寫規范,圖表完備正確。 | |
| | | 工作中有創新意識,對前人工作有一些改進或有一定應用價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導教師: 2016年 7 月 1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