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下我只是個菜鳥,
只會1點C語言,匯編什么的~對我而言是天書,看不懂
開發板也周日下午到的手,
“十天學會單片機和C語言編程”也才看完 Lesson3,講到 T0 中斷。
試著做教程里的 課后練習,第1題,
題目是:第一個發光管以間隔200ms閃爍
題目說了200ms,我的強迫癥啊,發作了,就想讓他很精確的間隔200ms
看了其它的例子,
比如:http://www.zg4o1577.cn/bbs/dpj-13914-1.html
都沒有很精確~
然后就試著自己寫1個,
用我目前學會的辦法,寫了1段代碼,
用Keil的軟件模擬,看間隔時間,
結果是閃爍1次慢1微秒,折換到1小時就是慢 18ms
也就是只能做到 “第一個發光管以間隔199.999ms閃爍”
再精確~我目前是無能為力了 =_=!
下面是我寫的程序代碼[數碼管的干擾什么的請無視]
另外,代碼我只是剛在公司寫完,還沒在開法板上測試過 ^=^
//第一個發光管以間隔200ms閃爍
//計時器 T0 中斷的使用
//使用 12MHz 晶振,方便計時
#include <reg52.h> //52單片機頭文件
unsigned char T50ms=0;
sbit leds=P1^4; //燈總開關
sbit led1=P0^0; //第1個燈開關
void main()
{ leds=0; //開燈
TMOD=0x01; //T0工作方式為 定時+16位定時
TH0=(65536-50000)/256; //定時器高8位初始時值
TL0=(65536-50000)%256; //定時器低8位初始時值
//50ms 計時
EA=1; //中斷總開關
ET0=1; //中斷小開關-T0計時開關
TR0=1; //開始計時
while(1)
{
if(T50ms==4)
{led1=!led1; //燈閃爍
T50ms=0;} //重新計次
}
}
void delay50ms() interrupt 1
{
//中斷程序耗時_跳進中斷堆棧操用5個機器周期= 5 μs
T50ms++;
//中斷程序耗時_++運算用1個機器周= 1 μs
TH0=(65536-50000)/256; //定時器高8位初始時值
//中斷程序耗時_一次賦值用2個機器周= 2 μs
TL0=(65536-50000)%256+8; //定時器低8位初始時值
/*
在 TL0 中
+8 后燈每次變化慢 1μs
每即 200ms 慢 1μs
1小時慢 18ms
在 led1=!led1; 處設斷點,用Keil軟件模擬,查看 sec 的值,
#1=0.20045900
#2=0.40045800
#3=0.60045700
#4=0.80045600
#5=1.00045500
*/
}
我原來曾經專門開過一個帖子介紹過精確定時的問題 http://www.zg4o1577.cn/bbs/dpj-4711-1.html
你按上面網址的做 能精確到1微妙 .
看了那個貼子,匯編不懂~哈
參照貼子,按思路試了一下,應該也是可以調整 延遲語句 精確定時到200ms,
但這種 延遲語句 沒辦法方便調整成其它時間,比如改成250ms,又得反復調 延遲語句 到精確。
【這方法也可以把精確定時調小,比如 延遲語句 1次是50ms,要250ms定時 就調用5次】
又順著貼子看到 _nop_() 函數正好是 1 μs,看了之前的程序,
閃爍1次慢1 μs 不對,而是快了1 μs;
加個 _nop_() 應該正好
調了下我的程序,關了數碼管干擾,加了 _nop_() 空函數,正好間隔200ms,非常精確。
改定時就修改 if 的判斷語句,可以隨便改 50ms 倍數 的間隔時間,都是精準的。
當然主程序循環體語句數量改變等,定時器中斷程序里的 堆棧 操作時間也會隨著變,調起來也麻煩了 =_=!
我的程序改成這樣了:
首先你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我是贊賞的。
基于你這種精神和目的,但是我不得不告訴你:定時器工作在這種模式下,不可能那么精確!(12m晶振,只要有誤差就肯定大于1us)
原因是由于51單片機在響應中斷請求時的一些條件(具體的你自己再看看資料吧),不可能任何情況下都及時響應。由于重新裝載定時初值是在中斷內,所以就會造成重新裝載初值的時間不確定(當然是us級的),自然就造成了誤差。
怎么辦呢?如果是做單片機時鐘(不用時鐘芯片),確實需要這么高的精度時,可以采用定時器/計數器2(51沒有,52有),自動重裝載初值的工作模式。
呵呵,我的代碼里,12M晶振不準引起的誤差,我就是再怎么個強迫癥,我也無能為力了
【STC-ISP下載時顯示的貌似確實不是精確12M,是不滿12M】
我們開發板 STC89C52單片機 芯片
是有 定時器/計數器2 的吧,
查了 reg52.h , 定時器/計數器2 不是很懂,
是不是這樣
IE 寄存器的 ET2 位是 定時器/計數器2 開關
對應的 T2CON 寄存器的 TR2和TF2位是 開始計時和溢出的標志位
T2CON 其它位都是什么作用?
始初值、工作方式啊 什么的是哪在個寄存器位?
看不懂啊,還缺點理論知識,
定時器/計數器2 使用教程在哪有的沒?
TH2=(65536-46080)/256 ;//46080...11.0592MHZ晶振的初裝值
TL2=(65536-46080) MOD 256 ;//初值0DC00H送定時器T2
RCAP2H=(65536-46080)/256;
RCAP2L=(65536-46080) MOD 256 ;//初始化重裝初值
T2CON=0x04 ;//初始化T2工作方式(自動重裝初值、定時)
;//并啟動了T2
ET2=1 ;//允許定時器T2中斷
繼續學習~發現T0 T1 的工作方式2 也是具有自動重裝的,
只不過只能有8位也就是最大256us [12M晶振]
256us 時間有點短,留給程序執行的其它代碼時間不多。
我這樣理解不錯吧?
你的理解是對的!
按我上面給你的回復試一試,就那么多。
結果是閃爍1次慢1微秒,折換到1小時就是慢 18ms
也就是只能做到 “第一個發光管以間隔199.999ms閃爍”
肉眼觀察到這種現象?
軟件仿真本就不準!
在網上查了一下,能測1微秒的量具還真沒找到。
單獨計量一個us是不容易,但是10天差5秒是可以計量的。
只是截圖時用的 Notepad++ 文本編輯器
應用了 tomorrow_night_bright 皮膚
歡迎光臨 (http://www.zg4o1577.cn/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